改寫教科書:最新研究發現地球內核的內部還一個650公里寬的固態金屬球
0

改寫教科書:最新研究發現地球內核的內部還一個650公里寬的固態金屬球(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CC BY-NC-SA 2.0)
(神秘的地球uux.cn)據環境信息中心(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教科書上寫:地球構造分四層,從外至內分別為地殼、教科究發金屬地函、書最深圳外圍(外圍經紀) 外圍聯系(微信180-4582-8235)一二線城市快速安排上門外圍上門外圍女,全程30分鐘到達液態外核和固態內核。新研現地但最新研究發現,球內球在內核的核的還內部還一個650公里寬的固態金屬球。這個發現不僅可能改寫教科書,內部也有助解析地球磁場的改寫公里固態生成。
在1936年以前,教科究發金屬科學家所知的書最地球僅分為地殼、地函及地核三層。新研現地1936年丹麥地震學家英厄.雷曼(Inge Lehmann)透過地震波發現地核可再分成兩個部份──液態的球內球外部地核和固態的內部地核,自此地球構造變為四層。核的還約在20年前,內部研究人員推斷出第五層地核的改寫公里固態深圳外圍(外圍經紀) 外圍聯系(微信180-4582-8235)一二線城市快速安排上門外圍上門外圍女,全程30分鐘到達存在,稱為最內層內核(The innermost inner core,IMIC),初估這層地核半徑約300公里,但具體信息不足,留下許多疑問。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地震學家范清山(Thanh-Son Pham,音譯)和赫爾沃耶.塔卡利奇(Hrvoje Tkalčić)2月發表最新研究發現更多內核的信息。這個金屬球寬650公里,成份與地核相似,都是鐵、鎳,但晶體構造不同,因此地震波在球內震蕩的速度跟角度也會改變。科學家就是借此來找到這層內核。
研究報告說明,隨地質密度、溫度和組成的差異,地震波在每一層傳播的速度都不相同。地震波會在地球兩側來回反彈(稱為回響波,reverberating waves)。過去的研究大多只記錄了反射一次的地震波,而這項研究分析了橫貫地球,且來回反射五次之多的地震波,因此能深入解析這層地球最內層內核。
塔卡利奇對《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說,通過地核最內部的地震波會在某個方向減速,通過外層的波會在另一個方向減速,代表兩者鐵的晶體排列方式不同。
兩位作者在《對話》(The Conversation)上撰文表示,內核會凝固來自液態外核的物質而逐步擴大。這個過程會釋放熱量并產生對流,進而形成地球磁場。磁場保護生物免受太空輻射的傷害,讓地球上的生命得以延續。研究內核對于認識地球演化有重要意義。
本文轉載自「環境信息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信息;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筑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