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安太行山上發現疑似明代長城遺址 境內第20處
0

河北武安境內的武安太行山上發現了疑似明代長城遺址。

該長城遺址兩端墻體保存則相對完整。山上

這次發現對研究當地的明代疆域變化、民風民俗等情況具有重要的長城歷史價值。
(神秘的境內地球uux.cn報道)考古專家日前在河北武安境內的太行山上,發現了疑似明代長城遺址。第處有關發現對研究當地的河北疆域變化、民風民俗等情況提供了依據,武安具有重要的太行麗江包夜外圍外圍上門外圍女(電話微信180-4582-8235)一二線熱門城市上門真實可靠快速安排30分鐘到達歷史價值。
武安位處河北省南部,山上太行山東麓。發現據當地文物保護管理所工作人員賈明田表示,早在2007年,河北省文物部門在武安境內發現了19處明代長城遺址。時隔11年,再有一處明代長城遺址被發現,而這處長城的結構、造型與其他遺址相似,且相互配合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防御體系。
這次發現的長城結構為荒石三合土,用材均為當地的石灰巖青石,盤旋于黑龍洞山兩山頭中間的豁口,全長300多米,海拔高度約1592至1625米之間,按山勢走向從南向北曲折蜿蜒而上。
由于長年缺乏維護,這處長城中間較低的豁口位置出現缺損、塌陷較嚴重,兩端墻體保存則相對完整。保存下來的兩段城墻,南段長約70米、闊4米,現存高度2.6米;北段長約15.3米、闊3.4米,現存高度2米。在實地勘測中,還發現北段長城墻體內側中間有三個并排的長方形洞口,經過分析應為排水所用;南段墻體中間疑似存一敵臺(即城墻凸出的塔樓式建筑),建筑整齊,有兩層平臺。
賈明田稱,這段長城是沿太行山脈修建的內長城,具防御作用。接下來,文物工作者還繼續探查,為研究長城文化提供更多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