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欲搶奪可穿戴市場的霸主地位 計劃在3

華米生產的小米手環
以下是文章全文:
作為華米CEO,黃汪并不缺乏野心,他正準備借助一系列新款可穿戴健身設備挑戰Fitbit的全球主導地位。
明年推低價新品
志在搶占可穿戴市場的華米是一家創業公司,也是Fitbit在中國的最大競爭對手。華米計劃在明年推出更為先進的健身追蹤設備產品線,價格只有Fitbit產品的十分之一。
“明年,我們的整條產品線將和Fitbit一樣,無論他們有什么,我們也都會有,”黃汪在接受采訪時稱。華米目前的主打產品是一款健身手環——小米手環(Mi Band)。市場調研公司IDC的數據顯示,小米手環第二季度售出310萬個,是全球第三大暢銷的可穿戴設備,位于Fitbit設備和蘋果Apple Watch之后。
黃汪稱,華米計劃最終將其新設備推向歐洲和美國市場,但并未披露時間表。華米創建于2014年,獲得了中國手機制造商小米的投資,并成為小米可穿戴技術的合作伙伴。華米生產的手環使用小米品牌進行營銷,目前依舊主要在中國銷售。
黃汪表示,華米的新產品線將擁有與Fitbit設備一樣的功能和特性。黃汪在位于北京北部郊區的公司辦事處的一個簡陋會議室內接受了采訪,他穿著灰色休閑襯衫和運動鞋。
黃汪今年40歲,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學的是微電子學專業。在聯手小米創建華米之前,黃汪曾在華為擔任了一年的軟件工程師,并在1998年至2013年創辦了三家科技創業公司。
“在兩年或三年內,他們或許就能輕松推出可挑戰任何競爭對手的智能手表或其它類型的智能手環,”IDC高級研究經理肯尼斯·劉(Kenneth Liew)表示。
目前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競爭正在加劇,即便如此,華米也在計劃進行擴張。肯尼斯·劉表示,雖然新興國家的低端設備銷售很有可能增長,但是多數早期用戶青睞蘋果、三星等廠商開發的智能手表。蘋果等公司生產的智能手表能夠追蹤健康數據,運行來自第三方開發商的其它應用。
或啟動第三輪融資
華米正在考慮啟動第三輪融資。黃汪表示,融資目前并不是迫切需要,因為公司今年每個季度取得的凈利潤超過人民幣1000萬元(約合160萬美元)。2014年12月,在第二輪融資中獲得紅杉資本等投資方投資的3500萬美元后,華米稱公司估值達到3億美元。
黃汪稱,第三輪融資的規模“肯定將超過1億美元”。他表示,華米尚未正式籌劃首次公開招股(IPO)事宜,但會尋求在未來3年至5年時間內在海外上市,可能會選擇納斯達克交易所。
華米生產的小米手環主要追蹤用戶的睡眠狀況和行走的步數,結果顯示在與手環配對的智能機上。而Fitbit的設備能夠收集用戶心率等更為復雜的數據,很多產品都配備顯示屏。黃汪不愿透露正在開發的產品的細節,只表示新產品將擁有與Fitbit設備一樣的功能,并且還能追蹤心率、血壓等生命特征。
小米手環在去年8月上市,在中國的售價為人民幣69元(約合10.85美元)。黃汪稱,小米手環的售價比不配備屏幕的類似Fitbit設備便宜90%。他表示,華米尚未決定是否以小米品牌推銷新產品,這取決于能夠實現公司最大效益的戰略。Fitbit總部位于舊金山,拒絕對華米的計劃置評。
Fitbit開拓中國市場
Fitbit也在進軍中國市場,該公司設立了中文網站。中國消費者可以通過亞馬遜、京東等電商平臺購買Fitbit的產品。
為了實現新一輪增長,Fitbit正尋求深入企業客戶市場,目標放在了有意推動員工健身,降低醫療保健成本的企業。黃汪稱,對于亞洲公司來說,打開美國企業市場并非易事,這會讓Fitbit免受一部分低成本競爭。
對于華米來說,降低產品價格意味著公司無法從硬件銷售中獲得較高的利潤率。黃汪表示,華米計劃分析用戶數據,將用戶連接到外部服務提供商,以此彌補利潤的損失。例如,失眠癥患者可以獲得睡眠治療學家的治療建議。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骨軟筋酥網 » 小米欲搶奪可穿戴市場的霸主地位 計劃在3
骨軟筋酥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