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博士:喬布斯若在世會被AirPods氣死

 人參與 | 時間:2025-11-22 20:20:20
  導讀:蘋果iPhone 7發布會不僅推出了全新的莫博iPhone 7、iPhone 7 Plus,士喬死還帶來了首款無線耳機AirPods,若世合肥蜀山品茶喝茶資源場子vx《1662+044+1662》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但似乎并沒有得到一些人的莫博肯定。

  據國外媒體報道稱,士喬死蘋果于當地時間9月7日在舊金山比爾-格雷厄姆市政禮堂(Bill Graham CivicAuditorium)舉行發布會,若世并在發布會上推出了備受期待的莫博全新iPhone 7、iPhone 7 Plus以及Apple Watch 2。士喬死雖然今年推出的若世iPhone 7同往年一樣都擁有了許多功能性改進,但有一點或許不會得到蘋果已故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Jobs)的莫博認可,那就是士喬死合肥蜀山品茶喝茶資源場子vx《1662+044+1662》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蘋果首次取消了3.5mm耳機接口。

1473383881776631.jpg

  在蘋果發布會確認后,若世該公司取消3.5mm耳機接口的莫博做法就引發了外界的廣泛討論,因為蘋果的士喬死這一做法實際上就只留給消費者兩個選擇,即要么選擇使用配置Lightning接口的若世耳機外設,要么開始使用無線耳機。

  不過,美國著名科技產品測評家沃爾特-莫斯伯格(Walt Mossberg,俗稱“莫博士”)認為,如果喬布斯在世的話,他可能并不一定會喜歡這一解決方案。

  “喬布斯曾有一次和我談到有關無線耳機的話題,他當時曾這樣問過‘你還想要另一樣需要充電的設備嗎’?”莫博士回憶道。

  同時,莫博士也認為售價159美元的AirPods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或許會令人感到厭煩。因為這一設備的電池續航時間僅為5小時,而5個小時甚至都不能覆蓋一段國際長途的飛機航程。(當然,蘋果表示搭配充電盒后的AirPods可實現多次快充,理論上達到全天24小時的電量使用需求,且每充電15分鐘即可獲得最長可達3小時續航時間)。

  在另一方面,蘋果另一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也對蘋果的這一耳機解決方案有所顧慮。

  “如果人們不小心弄丟了3.5mm耳機轉接頭的話,這必將讓更多消費者感到惱火?!蔽制澞醽喛嗽诖饲敖邮馨拇罄麃啞督鹑谠u論報》(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采訪的時候說道。

  過往歷史

  事實上,這遠遠不是這家硅谷科技企業第一次試圖顛覆消費者在使用電子設備時候的傳統習慣。該公司此前就曾多次在自己的最新產品中去掉了自己認為不必要,但卻被消費者廣泛接受的功能設計,且這一做法早在1997年喬布斯回歸公司后就開始成為了現實,但幾乎每一次這樣的做法都會引發蘋果用戶在社交媒體上的廣泛抱怨。

  在喬布斯當年的回歸后,他主導下推出的第一款重磅產品就是全新iMac機型,當時造型亮眼、顏色多變的iMac一經問世就受到了廣泛關注。不過,蘋果在這一產品上最重要的設計理念就是徹底取消了軟件驅動倉位,這在當時可不是小事。在部分評論家看來,完全摒棄當時還非常流行的存儲媒介意味著蘋果要承受巨大的風險。不過,喬布斯和蘋果擁有遠見卓識,他們早早就認識到計算設備將很快演變成以互聯網為中心,過時的軟驅將變得毫無必要的這一趨勢。

  同時,蘋果也在這款機型中取消了多種傳統接口,并以當時還非常尖端的USB接口取而代之。

  在這一消息宣布后許多消費者一開始都感到不可思議,因為蘋果竟然完全放棄了自己經常用來存儲數據用的軟盤倉位,但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適應后又發現沒有什么問題。通過移除軟盤倉位,iMac機身變的更輕、更小,制造成本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此外,取消了多種傳統接口,并以USB接口取而代之則鼓勵許多外設廠商針對這一接口設計新品,從長期來看也非常有利于iMac這一平臺的健康發展。

  在將近十年后,蘋果又推出了革命性的Macbook Air,這是一款機身超薄,且移除了CD光驅和以太網接口的全新筆記本設備,而CD光驅和以太網接口在當時正是普及率非常高的接口設計。

  去年,蘋果發布了12英寸Macbook,并僅為這一產品配置了一個USB-C接口和3.5mm耳機接口。如果用戶需要外接諸如顯示器或者有線網線的話,那么就只能通過額外購買轉接頭的方式來實現了。

  顯而易見的是,蘋果在過去這么多年來所做出的大膽創新之舉幾乎沒有哪樣是來自消費者的需求,但消費者的的確確喜歡體積更小、重量更輕、售價更親民的電子設備,而且,移除這些不必要的功能設計還能夠為設備帶來更大的內部空間用于安置電池。

  應該說,蘋果能夠登上科技行業之巔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敢于摒棄廣為流行的技術,替之以全新的技術。雖然這么做往往會引發爭議,但就長期而言這種改變往往是利大于弊的。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智能電視資訊網http://news.znds.com/

頂: 34踩: 1